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极目新闻】王雪如,直博清华!

    发布时间:2025-10-26   浏览次数:

    75门必修课平均成绩90+、发表1篇SCI论文、斩获7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竞赛奖项……10月23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工程大学获悉,该校2022级药物制剂专业学生王雪如,凭借扎实的学术积累与全面的综合素养,现已推免至清华大学直攻博士,开启新一轮科研征程。

    undefined

    王雪如

    摸索学习“闭环”

    她让知识变成“思维习惯”

    初入大学校园,王雪如对身份转变既满怀憧憬,又夹杂着些许迷茫。彼时,班主任古双喜教授常以专业为切入点,为学生开展思政教育。他鼓励大家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医药行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医药这一“阳光产业”中找准方向、深耕发展,助力国家实现从制药大国到制药强国的跨越。古教授的这番话,在王雪如心中悄然埋下了一颗种子,也让她更加坚定了持续学习、继续深造的决心。

    “无论走哪条路,扎实的专业知识都是不可动摇的基础。”面对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模式的转变,王雪如迅速摸索并建立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学习劲头。

    课前,她总是提前向老师要到PPT课件进行重点摘抄,课堂上重点攻克难点知识。就连寒暑假她也严格按照计划推进学习进度,当多数同学还沉浸在假期中时,她已系统整理出下学期的课程笔记。

    undefined

    认真学习的王雪如

    课后,王雪如同样节奏清晰。她不急于做题,而是先复盘课堂笔记与教材。在她看来,“判断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标准在于能否将它清晰阐述出来。”她会先在脑海中建立知识框架,然后顺着框架将细碎的知识点一一带出,进行“自我授课”。

    undefined

    undefined

    王雪如的学习笔记

    “她非常自律,在学习上一直保持今日事今日毕的态度。”与王雪如同专业的室友陈圆说,无论是阶段性规划还是每日的学习进度,王雪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所以当我得知雪如拿到了清华的offer,既感到惊喜,同时也觉得一切都有迹可循。”她说。

    undefined

    生活中的王雪如

    扎根实验室、奔走志愿服务

    青春不留遗憾

    大二上学期初入实验室时,王雪如也曾是“上手慢”的科研小白。复杂的实验仪器、繁多的化学试剂、精密的步骤流程,时常让她茫然无措。但王雪如坚信勤能补拙:“上手慢并不代表不适合科研。如果天生上手慢,就用勤奋认真反复练习来补偿。”别人做一遍就掌握的流程,她就做三遍、五遍,直到肌肉记忆取代生疏,直到自信取代怀疑。

    古双喜教授评价王雪如:科研中抗压能力强、能沉心钻研,遇问题经老师点拨便会主动准备、独立解决。他还肯定其善于与师生交流,能学习他人优点并转化为自身能力。也正因为她善于交流,在大学期间她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除了古教授外,吴风收教授和杨公明副教授都给予了她很好的指导。

    undefined

    暑期支教

    科研与竞赛的双向赋能,让王雪如的综合能力快速提升,但她的大学生活不止于学业与科研,她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锤炼综合素质。大一暑假,她随 “百化林志愿服务队” 赴秭归县支教一个月,为当地中学生科普棋类和地理知识,这段经历被她视为 “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她还参与武汉马拉松志愿服务,为参赛选手提供支持。

    undefined

    武汉马拉松赛事期间担任志愿者

    从母校的静思湖畔到未来的清华园,王雪如坦言,自己并非天赋异禀,只是笃信“跬步千里”的朴素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