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纵览 - 正文

    2025年湖北新工科建设研讨会在武汉工程大学成功举办

    作者:黄晶晶 王海澎   资料来源:本科生院    发布时间:2025-10-01   浏览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 黄晶晶 王海澎)9月28日,“融合创新 育见未来”2025年湖北新工科建设研讨会在武汉工程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湖北新工科研究中心主办,武汉工程大学承办,是湖北新工科研究中心召开的年度新工科建设研讨会议。

    在开幕式环节,武汉工程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彦铎致辞,他对与会嘉宾和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他介绍了学校围绕新工科内涵,聚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结构优化与服务区域发展等方面的成果。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能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共同推动湖北新工科建设再上新台阶,为湖北高质量发展和“支点”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湖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高建华出席会议并致辞指出,省教育厅将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支持各高校在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不断加强探索。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参会高校分享经验,凝聚共识,破解难题,共同推动湖北新工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湖北加快建成科创高地提供支持。

    开幕式由湖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桂丽主持。

    会上,武汉工程大学发布了“零时差课堂”全息数字技术。该技术依托5G全息投影技术,宜昌兴发集团生产现场的工程师利用全息投影形成数字分身并走进课堂,为师生构建“身临其境”的零时差互动化工实践课堂。作为人工智能赋能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探索,此项技术通过前沿科技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未来课堂”,为培养兼具产业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工程人才开辟新路径。

    在会议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李培根教授发表了题为《教育还要有点新“味道”》的主题报告,围绕智能时代教育的转型方向进行系统阐释。他认为教育的新“味道”,本质是从“知识导向”向“问题导向”的转型:传统教育以知识传递为核心,侧重“教知识、学知识”的单向路径;而智能时代的教育需以真实问题、复杂场景为起点,让知识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真正激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他强调新“味道”需要思维方式转变,多样化的学生交流环境和平台,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和氛围。

    常州大学副校长李忠玉教授,佛山大学副校长张敏教授,武汉工程大学副校长喻发全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以深化产教融合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常州大学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产教共生,数智共融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佛大模式》《零时差课堂: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学术报告。四位教授从新工科建设理论与实践等方面,为与会者提供了一场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学术盛宴。会议主题报告由武汉工程大学副校长喻发全主持。

    在新工科建设经验分享环节,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中心副主任、天津大学孙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黄刚教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张红霞教授,湖北工业大学孙浩教授,武汉大学史俊波教授,武汉科技大学柴琳教授,三峡大学杨先卫教授,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分享了新工科建设育人实践以及取得的成果。既有高校在新工科课程体系重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探索,也有行业特色院校结合区域产业需求打造专业集群、深化产教融合的特色路径,更涵盖了实践创新平台搭建、育人评价机制优化等关键领域的具体做法。这些来自教学一线的经验分享,不仅展现了各高校在新工科建设中因地制宜的探索智慧,更为参会院校搭建了互学互鉴的桥梁,为进一步推动新工科建设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升级”、从“模式探索”向“质量提升”提供了重要参考。新工科建设经验分享环节分别由湖北新工科研究中心主任张道德和武汉工程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卢涛主持。

    全省60余所本科高校的校领导、本科生院(教务处)负责人以及首批新工科建设项目负责人代表共200余人参加活动。(审稿 杨克平 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