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时讯 - 正文

    学校两支团队荣获武汉市“爱心托管班”课程项目“优秀实践团队”称号

    作者:盛文冰   资料来源:校团委    发布时间:2025-10-08   浏览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 盛文冰)近日,学校歌·颂红歌创作实践团与WIT微特绘梦志愿服务队分别荣获2025年武汉市青少年寒假、暑假“爱心托管班”课程项目“优秀实践团队”称号。两支团队以声传情、以美育人,为传统红色教育注入全新的时代活力。

    歌·颂红歌创作实践团秉持“从实践中来,到青少年中去”的创作理念,走出校园,深入武汉市内多个社区及咸宁等地区,高频次、高质量开展了200余场红色音乐思政课。他们突破传统红歌教唱模式,通过走访红色地标、调研地方发展,将所见所感、所思所悟凝练成真挚的歌词与旋律。这种“歌、舞、史”三位一体的沉浸式课堂,让孩子们在律动中从“听课人”转变为“体验者”,让宏大的爱国情怀在旋律与手势间悄然内化。

    在课堂上,实践团不仅教唱新歌,更将作品编创成简单易学、意蕴深长的手势舞。孩子们在律动中感受节奏,在手势间理解歌词内涵,从被动聆听到全身心参与,让思政教育跳出了书本,变得可触、可感、可舞动。

    WIT微特绘梦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艺术专业优势,以绘画、手工等多元艺术形式为桥梁,引导青少年在色彩与构图中重温红色历史,在亲手创作中感悟革命精神。课程中,大家将“童心向党”的主题化为可视、可触的艺术作品,让红色记忆不再是书本上遥远的故事,而是孩子们指尖流淌的创意与情感,实现了美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我们的目标不是简单重复经典,而是要让红色基因与当代孩子的生命产生共鸣,”歌·颂红歌创作实践团负责人严文静分享道,“当我们看到小朋友们唱着《生生不息》,比画着‘生长’的手势时,我们就知道,红色的种子已经播下。在这门课中,我们和孩子们都是受益者。”

    尽管形式各异,一重音乐的律动,一重美术的静谧,但两个团队都有着相同的实践目标:即打破传统红色教育的时空壁垒,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红色文化可感、可触、可亲,真正在新生代心中生根发芽。

    两支团队将富有意义的育人实践长期坚持下去,探索音美融合的创新课程,扩大服务范围,让更多青少年在艺术与美的熏陶中坚定理想信念,共同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发展注入更加丰富而持久的青春力量。(审稿 邓欢)